老师,你有这样的困扰吗?
课堂整体氛围低沉。提出一个问题,举手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上课就像“挤牙膏”,经常出现“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场景。
有的学生躲在课本后面,有的学生低头专注自己的事情,还有的眼神空洞、注意力乱飘,一脸困惑和茫然。
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好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的提问状态及课堂提问质量,我们设计了6份课堂提问观察量表,下面简要介绍这些量表的开发及使用方法。
了解学生在每节课上的发言状态,按照学生的实际座位情况设计。
此表,可以供教师上课时自己使用,也可以供教研员或者其他教师在观课时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利用画“正”的方法真实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次数,也可以设计具体的符号,表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如利用符号“?”表示该生在发言中出现问题;利用符号“★”表示该生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利用符号“↑”表示学生走上讲台利用黑板解决问题或为同学们讲解的情况;利用符号“?”表示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不甚恰当的情况。可以引入“课堂提问率”、“课堂提问覆盖率”、“课堂重复提问率”三个量描述课堂提问数据,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若教师无暇统计课堂提问情况,那么也可以委托学生轮流负责记录,每个学习小组或者每个同学负责一节课。
教室内的学生人数较多,有些时候也可以尝试分区提问,即使用分区提问次数统计表研究自己的课堂提问状态。
常态课堂教学环境下分区提问次数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1)利用画“正”的方法真实记录每个学区的发言次数,也可以设计具体的符号,表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比如,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在发言中出现问题;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黑板解决问题或为同学们讲解的情况;利用符号“?”表示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不甚恰当的情况。(2)相对于定量描述学生个体的提问次数统计表,分区提问次数统计表稍显简单,但简单也有简单的好处,比如,教师本人就可以使用这个统计表监控、管理自己的课堂提问数据,从而引导教师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3)使用分区提问次数统计表,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被提问遗忘的角落。
若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环境下观课,则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提问次数统计表。
合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提问次数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1)利用画“正”的方法真实记录坐在多边形每个顶点位置处的学生的发言次数,也可以设计具体的符号,表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比如,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在发言中出现问题;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利用符号“↑”表示该学区学生上台利用黑板解决问题或为同学们讲解的情况;利用符号“?”表示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不甚恰当的情况。(2)相对于定量描述学生个体的提问次数统计表,合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提问次数统计表更容易记录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互助与互动,比如可以用箭头“→”“←”或其他符号连接参与互动的学生。
课堂提问次数统计表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研究课堂提问的次数及课堂提问覆盖面,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教师潜意识内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但课堂提问次数统计表不利于研究课堂提问的质量,若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质量,则还需要辅助使用课堂提问模式统计表、课堂提问类型统计表、课堂提问及回应方式的有效性统计表等。
课堂提问模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1)利用画“正”的方法真实记录每个课堂提问模式的出现次数,利用速记的方式记录有质量的问题及回答。(2)使用课堂提问模式统计表有助于研究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转型。(3)本表可以由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事先安排具体人员,专人统计课堂提问类型;也可以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依据视频详细统计使用具体课堂提问模式的次数。课堂提问类型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1)序号指课堂提问问题的真实序号;提问问题及回答速记可以按照记录者本人习惯、速记方式记录,不必讲究语言的规范;利用“√”表示提问问题的类型(识记水平、理解水平、探究水平)。(2)使用课堂提问类型统计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提问问题的质量,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3)本表可以由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事先安排具体人员专人统计课堂提问类型。也可以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依据视频详细统计使用具体课堂提问类型的次数。
来源 | 本文摘录自《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有删减
xingjiaoshi@dett.cn
尊重原创,请勿一稿多投